19岁–人最灿烂的青春年华。大部分学生在这个年龄,都把时间花在学习、运动和约会上。大学三年级的正义却萌生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宏伟理想:规划他的”人生50年蓝图”: “30岁以前,要成就自己的事业,光宗耀祖!40岁以前,要拥有至少1000亿日元的资产! 50岁之前,要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 60岁之前,事业成功,70岁之前,把事业交给下一任接班人!”这就是孙正义在19岁时为自己规划出的与众不同的人生蓝图。
开展事业绝对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孙正义已经在考虑应该做哪些铺垫了。他决心打破常规,用一年的时间研究专利,一天搞一项发明。这绝非易事,他的”一天一个专利”这个破天荒计划制定出来以后,他开始行动了。
孙正义冥思苦想后,认为随意组合的方法最为系统。他把想到的英文单词写在一张张卡片上,例如”桔子”、”钉子”、”记忆”等等,然后任意抽出三张组合起来,这样就有可能诞生新的发明。比如,”苹果”、”半导体音声合成器”和”表”,组合产生了带音乐的闹钟,音乐则属于清晨恬静乡村风格。
有时毫无意义的组合,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苹果形的半导体合音器,可以发出喔喔喔的公鸡叫声,音乐闹钟就此诞生。
在发明最初阶段,孙正义只是拿卡片随意组合,但在这过程中,他已经开始思考更为系统的解决办法–是否可以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个问题。在计算机的熟练操作下,发明可以变得更有效率、更为简单。
孙正义一向追求与众不同,计算机不能当作计算器来使,要把它变成一台可以创造新价值的机器。首先,在计算机上编程,给每项组合赋予一定值。组合是否新颖,总分10分;自己对组合后的东西了解多少,总分30分。换言之,就是组合后的东西能够发展成为专利的概率,共计40分。从300多张卡片中抽出3张,任意组合起来,有成百上千种组合方法。把这些全部输入计算机,然后用计算机处理,按分数高低排列。
孙正义的确是个充分地利用计算机的好伯乐,他恐怕是这样利用计算机的世界第一人。。孙正义把这一创意作为计算机课的研究课题提出,教授大为吃惊,并给予极高评价。
毕竟孙正义搞发明的时间极其有限,一天只有5分钟,所以他只能考虑那些分数高的组合。然后,他根据自己的感觉和判断,从队列中选出概率高、条件好的组合。至此,孙正义便从辛苦写卡片原始阶段升入更有趣的发明阶段。
在这个阶段,孙正义还只是考虑组合的可能性。接着,他从250多个组合中选取一个作为专利来研究。这个就是由发音设备、辞典和液晶显示屏这个三要素组成的发音电子词典。后来,夏普公司把这一专利商品化,也就是今天掌上电脑的雏形。
1978年,比尔盖茨将微软的Basic语言投放到日本市场,计算机时代来临。当时,孙正义还是伯克利分校学生,但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研制出键盘操作的掌上电脑。但是,光凭正义一个人力量的话,恐怕要等上10年、20年,也只能让电脑发出声音而已,那时他的五十年计划早就化为泡影。理想是做企业家的孙正义开始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自己一个人做,不如联合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一起发明,更见效。孙正义又开始行动了。他先是弄到了一份大学研究者的名单,然后跑到学生会办公室,照着名单给物理、计算机系教授及其助手打电话。
孙正义最先拜访的是伯克利附属研究所著名的宇宙物理学家、发音电子合成器领域的世界权威佛莱斯特博士。伯克利分校附近有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坡,宇宙科学研究所就坐落于此。孙正义神色紧张地敲开了研究室的门。弗莱斯博士听到敲门声,停下手中的笔,对着门说:”请进。”尽管事先没有预约时间,直率的佛莱斯特博士还是直接就让孙正义进来了。正义热切向博士介绍了他的创意–发音电子词典。佛莱斯特博士对当时孙正义的表现至今仍记忆犹新,同时为孙正义今日的成功而感到无比开心。博士开玩笑地对笔者说:”这个研究所应改名叫’孙正义楼’了”。
48岁的佛莱斯特博士尽管当时已经是世界权威,但是却认真倾听起这个学生的宏伟设想。虽然构想本身没有什么新意,但是正义说发明的电子词典日后可在机场等地方销售,这个提议引起了博士的兴趣。孙正义提出要在自己的专利中使用博士的发音电子合成器,希望博士能够帮助他。平时从不打领带的孙正义已经满头大汗了,但仍然在努力地说服博士。”我现在没有钱,但是一旦专利申请成功,一定高额回报您的。剩余的钱可以用来生产试用品,把它卖给公司后可以赚到一大笔钱,到时我一定会回报您的。” 尽管正义的请求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博士决定在这个素昧平生的学生身上赌一把,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如果孙正义那时遇上的不是佛莱斯特博士,或许他的人生道路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 发明大王 千年一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