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2],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3]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4],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5]藤和木莲[6]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7],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8]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9]。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10],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11],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12]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13],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14];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15]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16]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17]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18],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19]。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20]。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21]”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22]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23]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24]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25]上一个个描下来,象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26]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27]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九月十八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副题:《旧事重提之六》,署名鲁迅。
本篇回忆了童年时代的生活片断,显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私塾教育也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本篇和后面的《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写于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曾先后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在北京出版的《莽原》半月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后由作者编为单行本,改名《朝花夕拾》—九二八年九月北京未名社初版,作为“未名新集”之一。作者在《朝花夕拾》中通过对自己从童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生活道路的回顾,多方面地勾划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风貌,批判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各种腐朽反动势力,同时也揭示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软弱性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朝花夕拾》是研究作者前期思想发展的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
[2]朱文玲,末朝学者朱熹盛(1130一一12OO)死后的谥号。这里是说卖房屋给一个姓朱的人。
[3]油蛉,直翅类昆虫,俗名金钟儿,形似西瓜子,黑色,昼夜都鸣。
[4]斑蟹(mao矛),鞘翅目昆虫,体长15一一30厘米,黑色,鞘翅基部有两个大黄斑。
[5]何首乌,一种多年生蔓草,根粗大,可入药。
[6]木莲,一种蔓生的常绿灌木。
[7]复盆子,一种多年生草,茎长,有刺,夏天结果实。
[8]长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下文的阿长也指她。作者曾有专文表示对长妈妈的怀念。
[9]机关,这里是指周密而巧妙的计谋。
[10]秕谷,不饱满的谷粒。
[11]张飞鸟,即鹊[令鸟]。因头部象旧戏舞台上张飞的脸谱,所以浙江东部有些地方称它为张飞乌。
[12]作者在小说《故乡》中所写的闰土,有个人物原型,这个人物姓章,名运水,绍兴道墟乡杜浦村人。他的父亲名福庆,是一个农民,兼作竹匠,常在作者家做短工。本篇中所说的闰土和闰土父亲,就是指这两个人。
[13]德语,再见的意思。
[14]三味书屋,在绍兴城内作者故家附近。解放后辟为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
[15]作者的这个开蒙塾师,姓寿,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老秀才。
[16]东方朔(公元前一五四——前九三),字曼情,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人,西汉文学家,善辞赋,性诙谐滑稽。后来关于他的传说很多。
[17]这一传说见《太平广记》卷四七三引《东方朔传》,大意是:汉武帝有一次发现一种头目牙齿耳鼻具备的怪虫,东方朔对汉武帝说,过去秦朝拘捕了许多无辜百姓,百姓纷纷感叹:“怪哉怪哉!’’因而感动上天,产生了这种叫做“怪哉”的虫。汉武帝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去掉,东方朔回答:大凡忧愁的人喝了酒以后可以解除忧愁,现在用酒灌的办法就可以使这种虫消失。
[18]宿,这里是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儒,信奉孔孟之道的封建阶级知识分子。
[19]对课,即对“对子”,旧时学塾教学生练习做诗的一种方法,例如“天”对“地”’“上”对“下”。三言、五言、七言,即三个字—句,五个字一句,七个字一句的意思;这里是说练习从简到繁。
[20]蝉蜕,蝉的幼虫变为蝉时脱去的外壳,可入药。
[21]见《论语·述而》篇,应读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是孔子的话,大意是,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来了。
[22]见《幼学琼林·身体》篇,原句是:“笑人缺齿,狗窦胡为大开?”是取笑人家缺了牙齿的意思。狗窦,狗洞。胡为,为什么。
[23]见《周易》,原句是:“初九,潜龙勿用。”大意是恶势力很盛的时候,好人应该注意防范,以免受害。
[24]见《尚书·禹贡》篇,应读为“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大意是,那个地方的土地,按等级来说,比下等里最好一级稍差些;那个地方向天子进贡的东西,是苞茅(祭祀时用的草)和橘柚。厥(jue 决),文言代词,相当于白话文中“它”、“那个”一类意思.
[25]绣像,明、清以来,一般通俗小说前面,往往附有书中人物的图像,称为绣像。
[26]《荡寇志》,清朝俞万春著的一部诬蔑和歪曲梁山农民起义英雄的小说。
[27]把锡碾得很薄,粘在纸片上,叫锡箔,是旧时信奉迷信的人给死人烧化的纸钱。
« 无常 父亲的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