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入门到放弃 +

好好说话

一种语言,就是一种人生体验。
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交流和学习资源的分享,欢迎加入「英语入门到放弃」群组!
「英语入门到放弃」知识星球

「英语入门到放弃」电报群组

via「英语入门到放弃」播客节目

这个 project 的 schedule 有些问题,另外 cost 也偏高,目前我们没法 confirm 手上的 resource 能不能完全 take 得了。anyway 我们还是先 pilot 一下,再 follow up 最终的 output,看能不能 run 得比较 smoothly,更重要的是 evaluate 所有的 cost 能不能……

我曾经一直认为上面的是网络上一个夸张的段子(短短两句中文中有 14 处用上了英文,尽管其中用到的都是英文常用单词词组),如果不是工作中亲身经历,我绝不会相信这番场景。

因为我实在想不明白,好端端的中文对话为什么要夹杂英文单词?大家都是土生土长的大陆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中文水平一定强于英文,不应该存在“中英文切换的障碍”。

甚至两个中国人的直接交流,完全可以汉语沟通,却偏偏要使用英语……

曾经一个同事需要我的护照首页和签名页(旧版护照),这实在只是一句简单的汉语的事儿,可她非要用几个 of 连接了一长串的英文,我实在看不懂她想要什么,就用中文问她是不是想要照片页和签名页,然后她又用了一个更复杂的英语从句来表述她要的……于是我把手上的整本护照扫描件发给了她,她再次用英文回复我,并附了一个样本实例供参考,这件事才结束。

在外企,我其实并不反对说中文时夹带一些英语单词。效率优先 — 这是我对说话中英文夹杂是否合适的判断标准。就是一个词,或者一句话,使用什么来表达,能够最快速、最高效地让听者明白、理解,不产生歧义,无需大脑进行额外的运算。这既包括中文夹杂英文,也包括为了追求中文纯净度,刻意将英文都转换成中文。

公司里有人会觉得厌恶,认为这么说话阴阳怪气,是“装”的体现;有人可能又会觉得正常,因为这样的情况好像随时都在发生,无法避免。为什么有人喜欢这样讲话?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脑子里在想什么?

三年前我在跟几个香港同事一起工作时,他们的讲话就是这样的。我理解是因为他们的普通话能力有限,有些词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中文来描述,所以在普通话中会夹带一些英语单词,因为这样对他们来说最省“脑力”。

夹带少量英语单词的人:

我们现在很习惯说某个人很 low,并对这个单词的意思心领神会,但是要把它翻译成中文,恐怕就找不到一个特别合适的词来对应。同理一个在英语环境下频繁被要求 plan 的人,会理所当然地常常使用 plan 这个英语词汇来代替“方案”。而当他/她在说 plan 时,其实不仅仅是在使用一个英语单词那么简单,而同时是在试图修改对话的语境,这种修改是建立在“双方都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的假设前提之上的 — 反正你听得懂,我这样说也省力,那干嘛不这样呢?

夹带大量英语单词的人: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讨论讲话者的初衷,即使也是出于建构适合自己表达的语境,但是大量中英文夹杂词汇的使用对于并没有期待在这种语境下进行对话的另一方,往往会感觉到不适。

香港的同事遵照的是“哪个最不费力气我就使用哪个”的原则;而有的沟通,被听者获取的意图是“装”。对工作而言,损失了效率;对交际而言,也不太成功。

别拿“思维方式”说事

也有的说法是:会说多种语言的人,他们在说其中一种语言的时候,是在用这种语言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讲话时使用的“语言”取决于他们的“思维语言”是哪种。

这个说法本身的问题在于:当人们思考的时候,是在用语言思考吗?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还没有趋于一致的结论。一部分学者认为人们思考时用到的语言,其形态就是人们能说出来的,诸如英语、汉语、法语等自然语言;还有一部分学者不同意,认为人们思维中的语言,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当我们需要说话的时候,它会被翻译为自然语言供我们说出来,他们把这种思维媒介称作“心理语”。

所以倘若思维中用的是“心理语”,中英夹杂的过程可能是这样:你想表达某个概念的时候,你的“心理语”形成的这个概念会直接转化成自然语言,对于双语使用者来说,这个概念是会转化成哪个语种里的词汇呢?

这可能就更像我的香港同事的例子了。取决于这个概念在两种语言中对应的词汇哪一个更容易让讲话者第一个想到,哪一个和这个概念本身连接强度更大。

就好比口渴的时候,一瓶可乐在手边,一瓶水在 5 米开外的位置,你会选择哪个来解渴呢?

这么说来,我们似乎应该完全可以顺畅地只用母语表达自己。

而对于少量夹杂特定词汇的人而言,实属本能反应。

总结:

无意识地夹杂大量特定词汇:可能说明说话者本身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都不甚理想(注意:而并非一些人想象的表现了说话者对两种语言都游刃有余)

有意识地夹杂大量特定词汇:“懒”和“装”(一方面是因为说话者在说话时懒得翻译和转换,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有些“装”的成分)

有意识地夹杂大量非特定词汇:纯“装”,你玷污了中文

无意识地夹杂大量非特定词汇:“装”成习惯了

*补充:总结中提到的“非特定词汇”指一些无关紧要的英语词汇(例如连接类的单词)等。

愿我们都能好好说话。

2017 年 2 月 22 日 大连

关于作者
Jason,80 后,北方人,钟情英语,曾任 3 年英语老师,现从事通信行业。
英语入门到放弃
jasonwtien
jsntn
jasonwtien
英语入门到放弃(公众号)
更多…… /about.html

最近更新:

    语言

    坚持

    中文

    大脑